行得正的人大家帮,走歪路的人没人理。没人理到头了,连亲戚都离你而去;大家帮到头了,全天下都听你的。——《孟子》里的话
从老早以前,打仗就是比拼智慧和勇气的事儿,得看好时机、好地方,还得人心所向,哪个都不能少。世界上那么多不公平的战争,能反着历史走还成功干大事的,真是没几个。咱们国家,经历了这么多年风雨,解放战争大概就是最后一次在家门口打的仗了。
刚开始打解放战争那会儿,东北就成了解放军首要攻打的地方。在这场大战里,国民党派出了特别嚣张的重庆舰去轰击塔山的防守点,一炮下去,直接消灭了一个连的战士。按理说,如果他们继续这么猛攻,国民党军可能还会有点转机,不至于输得那么惨。
可是,为啥这么强大的战争机器会在中途不打了呢?背后是不是有啥秘密?过了好多年,开战舰的那个人说出了真正的原因。
【一、关门打东北,重庆舰强势解围】
1946年,国民党不讲信用,撕掉了重庆谈判时签的“双十协定”,就像凶猛的豺狼一样扑向中原解放区,妄图一举消灭解放军。但没想到,我们解放军早就做好了准备。经过长时间的防守,刘邓大军勇敢地挺进大别山,打响了反击的第一枪。
在解放战争里,头三大硬仗先从辽沈开始。为了把国民党在东北的军队围住,咱们军队想了个办法,就是要先拿下锦州,来个“瓮中捉鳖”。而为了稳稳当当地控制锦州,攻打塔山这一仗是非打不可的。这一动静可把国民党军队吓坏了,他们急忙让重庆舰回来帮忙挡一挡解放军。
重庆舰是啥?这艘舰可是国民党军队里的一个得力帮手,在很多战斗中都立下了大功。它原本是英国轻巡洋舰里的一员,到解放战争那会儿,已经在海上服役了11年,这11年的历练让它更擅长海上打仗了。
这艘军舰的排水量设计为6000吨,装备了当时著名的双联装152毫米炮塔。除了装有射击指挥系统,舰上还配置了雷达和光学测距仪等尖端装置。别说在中国,就算把重庆舰放到全世界,它也是相当有名的。
看到重庆舰回来,蒋介石心里别提多高兴了,尽管他不确定这能不能改变战局,但也顾不了那么多了,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解放军攻下锦州,把他的东北军给全灭了吧。重庆舰到天津塘沽的次日,蒋介石赶紧连夜召集将领们开军事会议。
会议上,蒋先生以重庆舰为例,告诉大家接下来的战斗中会有很多兵力来帮忙,重庆舰就是头一波支援,想让士气低落的士兵们振作起来。但在重庆舰舰长邓兆祥眼里,这些说法都是空话,国民党的军队早就没了以前的威风。
就在蒋先生兴高采烈地描绘着他的方案时,东北野战军的林彪已经在塔山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。重庆舰究竟能不能成功达成使命呢?
【二、塔山阻击战,舰上风雨不断】
得承认,虽然解放军在人数和斗志上都大大超过国民党军,但手里的家伙事儿还是“粗茶淡饭”级别的,跟国民党军那些洋装备比起来,确实有点儿吃亏。
当重庆舰那6门6寸大口径火炮瞄准塔山阵地时,解放军战士们遭受了重创。塔山阻击战的领头人胡奇才后来回忆说,重庆舰的火力猛得“一炮就能消灭一个连”,这足以看出国民党军在武器装备上的巨大优势。
不过,在整个塔山阻击战里,国民党军队可没少折腾。
那时候,重庆舰上鱼龙混杂,有好几拨人呢,其中有个叫桂永清的,他是台海军司令,对蒋先生忠心耿耿。蒋先生这辈子啊,最大的遗憾就是身边有本事的人走得太早了,到了解放战争那会儿,身边能用的人已经不多了。桂永清啊,他以前在德国炮兵学院念过书,学的是地面炮战,但他自己觉得自己在炮兵方面是天才中的天才。
桂永清的自负惹恼了邓兆祥,邓兆祥对船上的火炮指挥官陈静文说:战斗的事全权交给桂将军处理,不用问我。而桂永清因为不熟悉船上的规矩,在后来的指挥中连连出错。
桂永清的做法让舰上的官兵们都很不爽。为啥呢?因为舰上大部分海员都是国民党军队派去英国学打仗本事的,其中不少还是在抗日战争中立过功的爱国勇士。对他们来说,国家的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。
难道外国的月亮就更圆吗?邓兆祥他们可不这么认为。海员们到国外学习时,英国人因为他们是来自贫穷国家的黄种人,没少给他们白眼。所以,船上大多数人对内战没啥热情,反而挺反感的。
就这样,塔山的战斗打了两天,可解放军的防线还是牢不可破,国民党那边只好又开了一次军事会议。不过这次,邓兆祥和陈静文都没出声,他们心里好像都明白了对方的心思。
过了几天,重庆舰意外地不再参与战斗了。塔山的防守战斗取得了胜利。
【三、舰上大起义,多年后谜团得解】
1949年2月25日,因为我军的劝说,那些原本就不愿意打内战的重庆舰士兵们,发起了大规模的反抗。他们把舰上不同意起义的人都解决了。然后,重庆舰顶着国民党猛烈的炮火,开了25个小时,终于安全到达烟台港,得到了解放军的接应和庇护。
在沈阳,邓兆祥终于和一直没见过的“对手”胡奇才碰了头,原来胡奇才就是指挥塔山阻击战的那位。两人一碰面,胡奇才心里那个火啊,立马就上来了。邓兆祥赶紧道歉,胡奇才虽然心里窝火,但还是忍着说了出来,埋怨邓兆祥的战舰一炮就把他的一个连给端了。
国民党因为重庆舰被夺走而大发雷霆,他们怎能甘心自己的强大武器轻易就被敌人得到呢?所以,他们连续派出好多架轰炸机去猛轰猛炸。邓兆祥他们没办法,只好把重庆舰开到海里沉掉。过了好些年,人们把它打捞上来,但重庆舰已经无法再使用了。
心里憋着好多年的不明白,胡奇才在1996年终于在北京又碰到了邓兆祥,便跟他讲了自己这些年一直想问的事儿:重庆舰那会儿咋就突然撤出战场了呢?
瞧着胡奇才一脸纳闷的样子,邓兆祥忍不住笑了起来。他慢悠悠地指向地图上当年重庆舰所在的地方,对胡奇才揭晓了实情。
那时候,为了帮解放军减轻打仗的负担,邓兆祥得找个法子让重庆舰撤回来。他就装作很着急的样子跟桂永清说,这海底淤泥太多,把海水都弄得浅了,要是重庆舰还继续在这里打仗,很可能会被卡住动不了。
桂永清一听海理的事就慌了神,他可不想揽这摊子事儿,所以重庆舰就这么莫名其妙地驶离了海湾。因为距离太远打不着,重庆舰就没参加塔山的进攻。这事儿后来倒成了重庆舰起义的一个前兆。
很明显,邓兆祥心里装的都是民族和国家统一,正是这些有眼光、有爱心的人一起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力量,新中国的诞生是大家共同的期盼。
【小结:】
就像曹植说的那句:“咱们本来是一家人,为啥非要自相残杀呢?”老早以前的中国,在清政府手里是越来越不行了。那时候,国民党军队站出来,高举革命的大旗,走在最前头。大家伙儿都以为他们能带着中国奔向好日子,可没想到,他们也没能躲掉历史的惩罚,反倒成了拦住历史前进脚步的绊脚石。
时光匆匆,历史不等人。现在,共产党这个新舞台上的主角已经闪亮出现,大变革的到来只是迟早的事。共产党让老百姓自己说了算,这是大势所迫,正所谓“人心向背定胜负”,重庆舰上的士兵们心里都明白这一点,所以重庆舰的起义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或许国民党政府能用强硬手段让老百姓暂时低头,但没法扑灭他们心底的反抗热情。重庆舰不是第一个站出来的人,它只是众多看清形势的人的一个代表。回头看看历史,不知有多少英雄好汉的尸骨埋在了烈士陵园里。
这张图片是从网上找的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告诉我,我会马上删掉!
Powered by kooboo手机官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